格鲁修学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社区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4429|回复: 12

关于业(Karma)(节选)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9-8-21 16:0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www.accesstoinsight.org


作者谭尼撒罗尊者



文中过去,现在,将来,也可以译成前世,现世和来世

有些词是不可译的,karma(业)就是其中之一。它的基本含义很简单--行动(action)--但是由于佛陀的教导中,讨论行动的作用占据了很大比重,梵文词 karma因此就充满了复杂的内涵,使得“action”(行动)这个英语单词不胜重荷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干脆把这个原词空运过来,加入自己的词汇中。

然而,如今它已成了日常用词,我们在拆解这个词的内涵时,却发现在搬运过程中,它的许多含义已经混杂不清了。在多数美国人看来,karma的意义如同命运--恶运是一种来源于我们过去的,不可解释,不可改变的力量,我们对它似乎隐隐约约地感觉罪有应得,想改变它却无能为力。我听见人们在恶运突降,招架不及时,逆来顺受地叹道:“我猜这是我的 karma”。这句话里隐含的宿命观,是为什么我们许多人对 karma的概念感到排斥的原因,因为听上去象是在麻木不仁地故作神秘,这样可以使任何苦难,或者不公正的事情合理化。“假如他贫穷,那是因为他的 karma”。“假如她被强暴,那是因为她的 karma”。从这里出发,再走一小步就可以说,他/她活该受罪,因此不值得我们的帮助。

这样的误解,原因在于佛教与非佛教的 karma概念同时来到西方,结果就带来了非佛教的内涵。尽管许多亚洲人的 karma概念也带有宿命观,早期佛教里这个意义却根本不存在。实际上,假如我们仔细审查早期佛教里关于 karma的思想,我们会发现那个时候,对于过去这个神秘概念的侧重程度,比多数现代美国人要低。

对早期佛教徒来说,karma是非线性的。其它印度教派相信,karma的作用是直线性的,过去的行动影响现在,现在的行动影响将来。结果,他们觉得自由意志没有什么发挥余地。然而佛教徒却把 karma看成是个反馈循环,当下时刻是同时由过去行动与当下行动所形成的;当下行动不仅影响未来,也影响当下。这个因果过程对当下的输入始终是开放的,它就使自由意志成为可能。这个自由意志,体现在佛陀在解释这个过程中所用的一个比喻中,那就是流水:有时候过去的水流极为强大,除了静待之外无可作为,但也有的时候水流和缓,可以使它朝几乎任何方向改道而行。

因此,远不同于鼓励逆来顺受的无奈感,早期佛教的 karma概念,集中于释放心智对于每时每刻有所作为的那种潜力。你是谁--从哪里来--这些问题的重要性,远远不如心智的动机怎样影响当下这个问题。尽管用过去能够解释许多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不平等,我们作为人的价值,不在于已经摊开在我们面前的那副牌,而是在于随时可以改变的这手牌。我们怎样打出手上这副牌,就是在实现自己的价值。假如你在受苦,你就要努力不再继续那个缺乏技巧的思维习惯,它使你那个特定苦业的反馈循环转动不息。假如你看见其他人在受苦,而你有机会相助,就不要注重他们的 karmic(业的)过去,而是注重于你自己当下这个 karmic(业的,行动的)机会。有一天你或许会发现自己也处在他们现在的困境,因此这里就有你行动的机会,用你希望他们在那一天到来时对待你自己的方式来对待他们。
发表于 2009-8-21 21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
谢谢楼主,请您多多介绍,很大帮助!

发表于 2009-8-22 23:21 | 显示全部楼层
如幻的业,找不到任何主宰
如梦的我,可游戏三千世界
发表于 2009-8-24 09:10 | 显示全部楼层
很有用的文章.
感谢.
请多多介绍.
发表于 2009-8-24 16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
还是宗萨说的,参考一下:

人们对于业似乎真的有很大的误解,我听许多人说过这点。在我来此地之前,我去印度一个名为科清(Kochin)的嬉皮镇,那儿有许多嬉皮。我去吃晚餐。我不是穿着这身衣服,在我身后有一些年轻的欧洲孩子,他们全都在谈论业。接着我听见一些真的很不可思议的错谬。积习难改,你知道的。不知怎地,我们有这些旧式的有神论习气。这些孩子谈业的方式,就好像它是宿命论。最近我跟一位此地的朋友聊天,一个台湾女孩,我给她起了个绰号“狗大使”,她告诉我跟大乘佛教对业的许多诠释有关的一切。我希望她听错了,因为有些错误的解释是相当严重的。无论如何,我们大多数人——不只是他们,甚至在我们当中——认为,你看见某人遇到一个问题,当你帮不上任何忙时,你的反应是“那是她的业”。这种说法相当危险,因为你无法真的反驳它。是的,它当然是业,每件事都是业。然而这种说法,“那是她的业,那是他的业”,听起来好像那是一种命运。命中注定,无法改变。它变得像是真的了!不能改变的,你得经历它。如果有当狗的业,你得完成它。你得等到它们灭亡。这种对业的理解并不恰当。

首先,我要引用一位伟大禅师的话,这个演讲厅里的人都可以感觉到他的存在,一位伟大的韦尔斯禅宗大师。最近他接受一个电台专访,我们都很专注地聆听他说的话,他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。总之,我无法记得全部,但打个比方,如果你跟宿命论者——且让我们这样称呼他们——在大海当中的一艘船上,暴风雨来了,宿命论者对业的解释是“这是业,我们完了!”然而理解佛教的业的正确方式其实是“让我们游泳吧!或许我还有逃离这里的业!”想知道整个故事的人,请直接请教他,他也说中文。
发表于 2009-8-24 17:27 | 显示全部楼层
原帖由 bigg 于 2009-8-24 16:38 发表
人们对于业似乎真的有很大的误解,我听许多人说过这点。在我来此地之前,我去印度一个名为科清(Kochin)的嬉皮镇,那儿有许多嬉皮。我去吃晚餐。我不是穿着这身衣服,在我身后有一些年轻的欧洲孩子,他们全都在谈论 ...




好文章,韦尔斯禅宗大师我用GOOGLE搜索了,什么也没有搜索出来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8-24 18:22 | 显示全部楼层

回复 5# 的帖子

网上搜索了一下,出自仁波切讲授的《究竟一乘宝性论》。
发表于 2009-8-24 18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谢谢BIGG,我以前没能看见这篇可操作性非常强的文章

[ 本帖最后由 听经 于 2009-8-24 18:28 编辑 ]
发表于 2009-8-24 19:24 | 显示全部楼层
:) 很好
发表于 2009-8-24 21:28 | 显示全部楼层
原帖由 听经 于 2009-8-24 18:26 发表
谢谢BIGG,我以前没能看见这篇可操作性非常强的文章


不客气。
建议有时间还是应该学习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,里面对业的阐释已经非常详细,比如关于如何控制业的大小,如何控制业的成熟,业如何感果的道理,这些道理明白了,不会产生宿命论的看法的。而且明显这个可操作性更强。

[ 本帖最后由 bigg 于 2009-8-24 21:30 编辑 ]
发表于 2018-11-8 21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稳速登 于 2018-11-8 21:54 编辑

文章很有用,给出的英文网站很好,是巴利语系佛法宝藏,文字好懂。

I am the owner of my actions (kamma), heir to my actions, born of my actions, related through my actions, and have my actions as my arbitrator. Whatever I do, for good or for evil, to that will I fall heir.

好像这段对应无著菩萨《集论》里面的一段,凭记忆好像是“如是众生,皆由自业,从业所生,业所乖诤,由业出离,业能分判一切有情高下胜劣”。对应巴利经文的英文译文,意思似乎更加清晰了。


愚意假如佛是在当今降临说法,一定会用清晰明白晓畅的当今语言,让我们懂得法理。

难过的是许多汉语的材料真不好懂,我倒是在北京的一家国际四大事务所做10多年的翻译,有能力翻译好懂的语言,与香港上海北京的同行相比,我确信有不共的能力,使得译文明白晓畅;与其他文科出身的翻译不同的是,我本科是应用数学,同时自小写作,大学时喜欢英语,各方面堪比英语专业,在银行工作十年后读研,学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。请有缘的师兄和老师记住我,也许我能为佛教做一点贡献呢。问题是但忙于生计,未能学会藏语。

想深入探讨业的师兄和法师,可看看Berzin Archive有关的文章,Berzin博士在哈佛上学时就接触佛法,通梵文,做过大老板的翻译。在文中他讲到,业是佛讲的最深的内容,比空性还深,业的成熟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,业的理解大乘内部亦有分歧等等许多丰富的内容,也许是我闭塞狭窄,迄今我没有看到任何汉语的材料比博士对业的介绍更深入丰富。

我的印象似乎是问到任一学佛的在家出家弟子,能讲清楚业的恐怕10%,30%也达不到。也许我说的不对,请师兄和法师指教。

发表于 2018-11-30 19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稳速登 发表于 2018-11-8 21:52
文章很有用,给出的英文网站很好,是巴利语系佛法宝藏,文字好懂。

I am the owner of my actions (kamm ...

希望你进一步学习道次第,你说的那个博士有点夸张了,,,,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社区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格鲁教法集成

GMT+8, 2024-4-17 01:45 , Processed in 0.034917 second(s), 16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